随着美元“超级特权”的政治化,成为“美国优先”战略的筹码和工具,多国开始在货币基础设施上构建独立系统,以跨越美元的绑缚和胁迫,这导致庞大的美元体系的基石——跨境支付系统产生松动,成为大国角力的又一个战场。虽然新力量尚不足以颠覆整个美元体系,但却是当下国际政经秩序重构的金融缩影
《财经》记者 韩笑 金焱 张威 | 文 袁满 | 编辑
如果一家巴西出口商将咖啡豆销往法国,它大概会收到一笔美元货款,因为全世界至少八成的咖啡豆贸易订单是以美元结算的。而且,这些咖啡豆进出口商还会在纽约和伦敦的期货市场寻求以美元计价的套期保值交易。
不仅是咖啡豆,智利的埃斯孔迪达铜矿、波斯湾沿岸的石油,以及科特迪瓦和加纳盛产的可可豆每天都在以美元报价和交易。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Gita Gopinath的研究,80%以美元计价的进口交易从未“触及”美国本土市场。尽管只有小部分商品从美国进口,巴西、印度和泰国等国大约80%的进口产品以美元结算。英国和土耳其的进口交易中则有一半使用美元结算。
在过去数十年间,随着全球贸易活动不断膨胀,与其交织的美元体系日益稠密而庞大。有数据显示,目前美元在国际支付中的使用份额超过40%,这一数字远高于2018年美国经济体量在全球经济24%的比重。
全球贸易依赖美元运转,使美元在全球拥有独一无二的地位,也使美国对全世界很多商品的进出口交易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不止如此,现如今,这个庞大的美元体系已经迭代升级,不仅涉及大宗贸易的支付和结算,还裹挟着对主权国家的威胁和制裁。美元体系已经成为美国政府实施单边主义政策和经济制裁的筹码和工具。美国借由其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影响力和长臂管辖权,实现了对其他国家之间经贸往来的干预。
“9·11”事件后,美国通过相关法案为其发起和实施经济和金融制裁提供了法律保障。最令外国金融机构忌惮的《爱国者法案》第311条允许美国政府禁止外国银行在美国开设银行往来账户,从而有效地切断其与美国的所有交易,这将使任何大型银行陷入瘫痪。
最近两年,特朗普政府更加肆意使用美元的“超级特权”来实现其对外政策和“美国优先”战略,而不顾及其他国家的利益,终于引发了战略竞争对手甚至是欧洲盟友的反击,他们开始尝试绕开美元进行交易。
自此,庞大的美元体系出现了松动。而松动的起始正是从这一体系的基石——跨境支付系统开始的。
现在多国正在构建独立于美元的支付系统,尝试摆脱美元控制国际贸易的筹谋已愈发明显。同时,这些举动的背后又夹杂着美国的盟友和战略竞争对手对各自政治利益和国际局势的权衡,以及合纵连横的复杂心思。
在美国政府重新对伊朗实施制裁后,欧洲三国决定另起炉灶,试图绕开美元继续与伊朗贸易。与此同时,俄罗斯已经在“去美元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中国亦在推进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以支撑人民币国际化。
独立于SWIFT报文系统的CIPS已实现对全球各时区金融市场的全覆盖,并且在最近两年发展迅猛,已成为人民币跨境清算服务的主渠道。很多研究国际金融的人士认为,CIPS是最具战略格局和发展前景的非美元支付系统。
有分析人士认为,未来随着交易便利性和计价功能提升,人民币将在国际支付和结算方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但他们也指出,人民币作为国际支付货币的角色会受到中国货币当局政策意愿的限制,未来人民币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作用将取决于中国政府对经济和金融市场改革的决心。
从目前来看,尽管这些国家的举动在短期内难以撼动美元的主导地位,但是,这仍然意味着全球跨境支付体系已被开辟为大国角力的又一个战场——欧洲、俄罗斯和中国都在力图削弱美元的“超级特权”。
图/视觉中国
虽然这股正在积聚的能量尚不足以颠覆整个美元体系,但仍可被视作当前国际政经秩序重构在金融领域的缩影。
早在三年前,美国前财政部长雅各布·卢(Jacob Lew)就曾警示称,如果美元的支配地位遭到滥用,金融交易随时可能开始转移到现有体系之外,这将威胁美国在全球金融体系的核心作用。
如今在特朗普政府强力推行“美国优先”和单边主义的时代,他的警示已经逐渐成为现实,美元体系的“众叛亲离”正初现端倪。2018年欧元的全球使用量已由纪录低位飙升;与此同时,全球多个国家的央行都在增持黄金。
研究人士指出,这些迹象都表明各国对美元的“信任”出现动摇,但美国政府似乎没有意识到美元对美国的世界霸权至关重要。而一旦对美元的信心被削弱,那么美国经济将很快进入一种新模式并遭受剧烈的重新洗牌。
欧洲三国另起炉灶
早在很多年以前,欧洲人就曾用“超级特权”直白地表达过对美元地位的艳羡。20年前,欧洲国家合力创造了统一的市场和统一的货币欧元,以期挑战美元。但时至今日,这个被寄予厚望的超主权货币依然无法拥有和美元平起平坐的实力。
去年5月,特朗普政府在退出2015年签订的伊朗核协议后,决定对伊朗重新实施贸易制裁,包括禁止使用美元与伊朗进行交易。随后在11月,SWIFT首席执行官Gottfried Leibbrandt对外表示将切断与被制裁伊朗金融机构的连接。而在此之前,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Steven Mnuchin)表示,如果不切断相关机构,SWIFT也将面临制裁。
SWIFT(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s,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是一家总部位于比利时的国际银行同业间合作组织,其运营着覆盖全球的金融报文网络。
SWIFT系统并不处理银行间的资金清算,而是类似于金融机构间的邮政系统。简单来说,各家机构在SWIFT系统中拥有一个独特的代码,可以被视为它们的邮编,SWIFT系统即是它们之间的邮差,将机构间沟通资金转账的信息互相传递。
目前全球几乎所有跨境支付交易都需要通过SWIFT系统来提供金融报文。而一旦有金融机构被切断接入SWIFT系统,那么该机构不仅无法通过美元进行跨境资金交易,也无法通过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其他货币进行跨境交易,可以说这家机构的跨境交易业务基本宣告瘫痪。
在SWIFT受美国威胁而切断了与伊朗金融机构的连接后,美国的欧洲盟友——德国、法国和英国决定建立一个“特殊目的工具”——“贸易往来支持工具”(Instrument in Support of Trade Exchanges, 简称Instex),希望借此系统绕过事实上受美国影响的SWIFT,继续与伊朗保持贸易往来。
欧洲三国之所以决定这样做,背后有其权衡和考量。一方面,这三个国家不支持美国重新对伊朗实施制裁。欧洲是伊朗石油的最大买家之一,欧盟委员会一直希望维持伊核协议并继续购买伊朗原油。另一方面,美国对伊制裁已突显出欧洲国家维护自身利益的无力,欧洲也借机尝试构建不依赖美元的支付系统,以反击美国对国际贸易的控制。
去年8月,德国外交部长海科·马斯(Heiko Maas)公开呼吁欧洲建立一个独立于美国的新支付系统和欧洲货币基金(European Monetary Fund),他认为这对于增强欧洲的自主性至关重要。
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也曾公开表示:“欧洲只有2%左右的能源进口来自于美国,但我们每年80%的能源进口订单——价值3000亿欧元——是以美元支付的,这是十分荒谬的。欧洲公司以美元而不是欧元购买空客飞机更是荒谬。” 在容克看来,欧元必须成为更具主权性的欧洲的“脸面和工具”。
Instex在今年1月底宣布推出,并于6月底开始投入运作。6月28日,德法英三国官员在一场与伊核协议有关国家的会面上宣布该机制开始运作,并且将提供一定信贷额度来促成交易。7月30日在另一场伊核协议有关会议后,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谢尔盖·里亚布科夫在接受采访时称,Instex已完成首笔交易,预计将在相关程序调试完成后正式启动。
此前在7月4日法国经济部长布鲁诺·勒梅尔(Bruno Le Maire)表示,Instex首笔交易将在几天内完成,虽然金额有限,“但这是一个起点,我们预期Instex结算机制能成为有效工具”。
Instex将使用欧元结算,使欧洲企业可以在不使用美元的情况下与伊朗进行贸易。在Instex运行初期,将允许伊朗对不涉及美国制裁措施的商品进行贸易,比如药品和食品。
根据欧盟智库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资料,Instex将这样处理某欧洲出口商向伊朗买家出售药品的交易:这家欧洲药品出口商的货款并不会由伊朗买家来付款,而是由另一家从伊朗进口开心果的欧洲公司来支付,实际支付在欧洲本土完成,并以欧元结算。相应地,伊朗药品买家将向伊朗开心果出口商付款,实际支付在伊朗完成,以当地货币结算。整个过程不需要资金的跨境流动,也完全不涉及美元,从而绕开了美国的管辖。
如果交易金额不对等,Instex将使用其他交易的资金或自己的资金来平衡。因此Instex纳入了一个“主权之盾”机制,将欧洲高级外交官纳入其监事会,德法英三国政府则将作为Instex的股东。虽然这样做并不能消除美国对该机制采取行动的风险,但是如果美国政府考虑直接制裁或施压这样一个欧洲主权实体,无疑会令华盛顿斟酌再三。
事实上,自从欧洲三国开始谋划绕开美国的制裁继续与伊朗交易,美欧双方就围绕伊核协议和Instex展开了持续的针锋相对。
欧盟认为,虽然Instex不会戏剧性地改变事态发展,但这是向伊朗发出的重要信号,表明欧盟决心挽救伊核协议;同时也向美国表明立场,即使在制裁威胁下,欧盟仍将捍卫自身利益。美国则表示,新制裁的实施已经使欧洲公司放弃与伊朗的贸易,不希望欧盟的举动改变这一点,并将继续执行对伊朗的制裁。
此前据彭博社报道,美国财政部负责反恐和金融情报的副部长Sigal Mandelker在5月7日的一封信中重申了美国对欧洲三国建立Instex的强硬立场,表示如果Instex开始运作,任何与之相关的人都可能被禁止进入美国金融体系。
在欧盟宣布Instex开始运作后,美国尚未宣布对使用该机制的企业进行制裁。但美国驻伊朗特别代表Brian Hook再次强硬警告称,欧洲企业必须在美国和伊朗之间做出选择。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李巍对《财经》记者分析称,欧洲是伊朗原油的进口大户,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核协议导致欧洲的实际利益受损。欧洲三国建立Instex一方面意欲表达对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的不满,另一方面也想显示欧洲有能力建立一个以欧元为基础的交易机制。
欧洲智库布鲁盖尔(Bruegel)客座研究员Rebecca Christie告诉《财经》记者,从目前公开的信息来看,建立Instex是为了向伊朗提供药品等不违反美国制裁禁令的商品,未来交易范围是否会扩展到石油交易仍不明确。“从提升欧元国际地位的角度来看,Instex很难称得上是决定性因素,它目前只能为伊朗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她说。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主任刘东民则对《财经》记者表示,欧洲三国决定建立Instex,尽管从短期来看只是应对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但是在政治上却是一个重大决定。他认为,未来欧洲国家会逐渐利用Instex来扩展欧元的跨境支付,从而使欧洲在全球跨境支付体系中不断增强影响力。
中俄各自的筹谋
不仅是欧洲,近几年俄罗斯和中国也在推广不依赖于美元的替代系统,而且鼓励在各自的双边贸易中以卢布和人民币来进行交易,以摆脱事实上受美国控制的全球支付系统。
俄罗斯央行已在2014年上线了自己的SWIFT替代品——SPFS(System for Transfer of Financial Messages,金融信息传输系统),目前有约400家俄罗斯机构使用该系统。俄罗斯打造SPFS被视为其“去美元化”进程的重要尝试,并极力邀请中国的金融机构参与该系统。
自2014年俄罗斯军事兼并克里米亚并持续介入乌克兰东部局势以来,美国对俄罗斯进行了多轮制裁,其中包括总部设在美国的VISA和万事达卡两家国际卡组织机构对俄罗斯若干家银行的制裁。此后俄罗斯推出了自己的国家支付系统和金融报文系统SPFS。
目前尚未有俄罗斯以外的金融机构加入SPFS,其覆盖范围远远无法与SWIFT相比。但在回应有关SPFS与SWIFT竞争的问题时,俄罗斯央行发言人对《财经》记者直言,建立SPFS旨在成为一个具有替代性的国际银行间通信渠道。
在分析人士看来,相比于俄罗斯,中国建立非美元支付系统的战略意义更为深远,不仅在于中国在全球贸易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还在于中国正力图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央行建立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简称CIPS)于2015年启用,当时是为了配合“一带一路”倡议满足境内外资金融通的需求。截至目前,已有31家直接参与者和855家间接参与者使用该系统,实际业务覆盖155个国家和地区的2395家法人金融机构。
最近两年CIPS发展迅猛引来外界侧目,2018年CIPS处理的人民币跨境支付规模已达26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近82%。
CIPS支持在国际贸易和跨境交易中使用人民币进行支付和结算,被视为支撑人民币国际化的“高速公路”。据《财经》记者了解,CIPS在设计报文系统时参照了目前代表国际标准的SWIFT系统,但并未直接使用SWIFT系统。很多研究国际金融的人士认为,CIPS是最具战略格局和发展前景的非美元支付系统。
近日,CIPS运营机构——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励跃撰文指出,CIPS是对标发达经济体清算系统建成和运行的,符合全球普遍公认的系统化标准,并已成为人民币跨境清算服务的主渠道。
有参与过CIPS搭建的技术人士对《财经》记者介绍,目前CIPS使用的是自己的报文系统,这种做法的考虑初衷正是意在避免国内的金融交易被外国机构监控,所以CIPS搭建了自己的一套标准和网络。他同时也表示,未来CIPS和SWIFT仍有合作空间,比如通过SWIFT系统获取人民币在境外活动的信息。
据接近SWIFT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SWIFT希望下一步与CIPS在海外直接参与行方面开展合作,并希望采用人民币做跨境清算结算的海外参与行利用其通道将报文送到CIPS,但是这个合作建议仍需中国央行的批准。
《财经》记者多次联系CIPS运营机构请求置评,但截至发稿时其并未对与SWIFT的合作细节和方向做出回应。
前述技术人士还透露,在CIPS搭建过程中的一大挑战是时差问题,后在CIPS(二期)上线时才得以解决。
2018年5月,CIPS(二期)全面上线并改善了运行时间,由5×12小时延长至5×24小时+4小时,实现了对全球各时区金融市场的全覆盖。当时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CIPS运行时序的调整是顺应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要求,调整后的夜间时段正值欧美金融市场营业时间,可以有力支持全球的支付和金融市场业务。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CIPS的技术问题已经解决,下一步将着重解决业务量问题。
上个月,CIPS运营机构总裁许再越在公开论坛上表示,目前CIPS与SWIFT的覆盖范围相当,但是业务量仍差距较大,未来将着力解决使用CIPS通道的便利性和可获得性以提升业务量。
除了构建独立于SWIFT的跨境支付系统,中国也在积极推广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领域使用。目前中国已与周边多个国家签署了双边本币结算协定,试图在双边贸易中逐渐摆脱对美元的依赖;并在去年3月推出了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原油期货,推动人民币成为大宗商品计价结算货币。
康奈尔大学资深贸易政策教授普拉萨德(Eswar Prasad)指出,未来随着交易便利性和计价功能提升,人民币将在国际支付和结算方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这将显著地调整全球货币的相对地位——美元的主导地位可能会受到侵蚀,欧元和英镑的重要性将显著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中俄两国在货币领域的合作亦在深化。今年初,俄罗斯央行负责国际合作的官员Vladimir Shapovalov曾表示,已有多家俄罗斯银行加入了中国的CIPS系统,他同时表示希望看到中国的金融机构也能够加入SPFS。中国央行前行长周小川在6月举行的圣彼得堡论坛上也表示,中俄两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在贸易和投资合作中可以更多使用本币计价和结算。
虽然这些新构建的替代系统可以被视为开始松动庞大的美元支付体系,但是距离积聚起足以颠覆整个体系的能量还相去甚远。
即使这些非美元支付系统被极力推广,在未来很长时间里美元仍将主导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图/视觉中国
据某接近SWIFT高层人士评论称,目前这些新建立的替代系统还远不能达到SWIFT这种程度的高度互相连接,也无法将全球所有重要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客户串联在一起,它们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近期SWIFT在欧洲和中国也是动作连连,被外界视为有意强化在这两个地区的存在。
据《财经》记者了解,SWIFT将通过欧洲单一市场基础设施网络平台(European Single Market Infrastructure Gateway)整合欧洲市场三个最重要的清算系统。与此同时,SWIFT也在申请在华全资法人机构牌照,进一步加强与CIPS的合作。
在多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看来,即使这些非美元支付系统被极力推广,在未来很长时间里美元仍将主导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因为美元的主要竞争对手仍饱受自身问题的困扰——欧元多年来受到欧元区内部一体化进程缓慢的牵制,而中国货币当局正在限制人民币的自由流动。
普拉萨德表示,人民币作为国际支付货币的角色会受到中国货币当局政策意愿的限制,目前中国的资本账户开放仍有所限制,人民币汇率也并非完全由市场力量所决定。
他指出,未来人民币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作用将取决于中国政府对经济和金融市场改革的决心。
有资深业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主权货币之间的国际中心货币之争一定是主权国家之间国际影响力竞争的结果。当世界格局仍然维持一家独大的时候,它是不可能放弃国际中心货币地位的。“但也只有一个国家的货币成为真正的国际储备货币,其他国家的银行和企业才会使用起来。”他说。
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教授杰弗里·法兰克尔(Jeffrey Frankel)也对《财经》记者表示,其他货币想要取代美元的最重要国际货币地位恐怕还要很多年,这个过程可能就像上世纪初英镑被美元所取代一样。
普拉萨德认为,虽然随着其他国家接触美国金融机构意愿的降低,可能使美元的国际货币角色受到负面影响。然而,鉴于美元在全球金融市场的统治地位,短期内这种影响不大。在他看来,美元作为全球避险货币的主导地位正在被逐渐侵蚀,但不会被取代,因为其他任何货币都没有美国金融市场之深度与制度框架的支持。
资料
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是一家总部位于比利时的国际银行同业间合作组织,其运营着覆盖全球的金融报文网络。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通过该组织提供的标准化通信渠道与同业互通报文,从而完成金融交易。
Instex:贸易往来支持工具(Instrument in Support ofTrade Exchanges)是由德国、法国和英国于2019 年1月设立的特殊目的工具,欧洲企业可以借此继续与伊朗进行贸易。该工具类似于以货易货的机制,不需要资金的跨境流动,也不涉及美元,从而可以绕开美国的管辖。SPFS:金融信息传输系统(System for Transfer of Financial Messages)是俄罗斯中央银行开发的类似于SWIFT系统的金融报文系统,于2014 年上线运行,目前有400 多家俄罗斯机构使用该系统。CIPS:人 民币 跨 境 支付系 统(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由中国人民银行设计并建立,旨在为境内外金融机构人民币跨境和离岸业务提供资金清算、结算服务,是中国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
美元政治化
二战结束后,美元逐渐巩固了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历经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和多次金融危机而不衰。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美元一直是世界通行的硬通货,甚至连索马里海盗索要赎金时,都要求必须以美元支付。
戴高乐执政期间的法国财政部长德斯坦(Valery Giscard d’Estaing)曾用“超级特权”来表达对美元主导全球金融体系的“羡慕嫉妒恨”,如今这种特权已经超越了当时他所理解的范畴——美国政府正借此在全球实施单边主义政策。
香港大学亚洲全球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香港证监会前主席沈联涛评价称,近年来,特朗普政府越发使得美元政治化,尤其是其干预美联储独立性,希望美元贬值,而这动摇了大众对美元独立性即非政治化的信誉。
“长期以来,美元的主导地位给美国带来了许多好处——为美国政府、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几乎无限的廉价资金;以及实施有效的国际制裁的能力,因为美元的主导地位意味着没有公司愿以高昂惩罚为代价去违抗它。”总部位于伦敦的智库欧洲改革中心(Centre for European Reform)如此概括“超级特权”的升级版。
简单来说,处于全球金融体系中心位置多年的美国已经拥有这样一种微妙的“魔力”——当美国政府决定对某个金融机构、公司或个人进行金融制裁时,其他机构就会像躲避瘟疫一样躲开它,否则他们面临的代价将是支付巨额罚款而且毫无诉诸法律的希望,以及被排除在美元清算系统之外这个看似不可思议的惩罚。
“9·11”事件后,美国政府颁布的《爱国者法案》(USA Patriot Act)及每年年末发布的下一年度《国防授权法》(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等都为美国发起和实施金融制裁提供了法律保障。其中《爱国者法案》第311条授权财政部采取“特别措施”——扩大了美国财政部部长的权限,赋予其在控制、管理金融流通活动,尤其是针对境外人士或与政治实体有关的金融活动的权力。
第311条中最强有力的一点是,它允许美国政府禁止外国银行在美国开设银行往来账户,从而有效地切断其与美国的所有交易,这将使任何大型银行陷入瘫痪——因为银行需要访问美国的金融系统,才能动用美元为跨境交易的客户提供服务。
美国财政部则通过其专门的外国资产管理办公室(Office of Foreign Assets Control,OFAC)负责具体的金融制裁活动,并与司法部一道将制裁行为的影响范围扩大到全球的经济活动中,无论哪个国家的公司和个人都可能发现自己面临着重大的处罚,从罚款到与美国开展业务受限、到被扣押资产,甚至会面临执法机构提起的刑事诉讼、直接引入犯罪程序。
美国动用美元“超级特权”进行金融制裁带来的威慑力,在拉脱维亚这个只有200万人口的小国体现得淋漓尽致。美国财政部于2月份发布通知,禁止其第三大银行ABLV银行与美国金融体系进行任何交易。原因据称是这家银行违反美国的制裁禁令,为被制裁国政府在海外洗钱。
这一消息不只是要了ABLV银行的命,甚至可以把拉脱维亚这个小国置之死地。消息一出,ABLV银行出现“挤兑潮”。短短几天,储户取走6亿欧元现金,占银行存款的将近四分之一。欧央行向这家银行出台惩罚措施,停止一切支付。此时的拉脱维亚因投资下滑,经济已陷入困境。如果拉脱维亚最终出现在长期洗钱中心的黑名单上,就会严重限制拉脱维亚进入全球金融体系,这意味着当地企业在与外国合作伙伴进行交易时会遇到更多麻烦,拉脱维亚人也不能在国外用他们的信用卡。
德意志银行和其他西方金融机构已切断了与拉脱维亚银行的往来银行业务关系,相当于切断了其对美元的直接获取。拉脱维亚银行需要以美元开展业务时,它们必须经过波兰或西班牙等地的中间行,这一过程会造成推迟。拉脱维亚议会预算委员会主席马丁斯·邦达斯(Martins Bondars)表示,拉脱维亚基本上不存在美元往来账户,美元交易对于客户和企业来说需要花些时间,而时间就是金钱。
如今,全球贸易和金融交易大多受制于对美元拥有管辖权的美国政府,特朗普政府也日益倾向使用美元的“超级特权”。
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教授杰弗里·法兰克尔看来,对于美国对伊朗重新实施制裁,虽然是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在先,欧洲国家也认为伊朗遵守了核协议,但显然大多数外国银行和机构都不敢违反美国的制裁,因为美国和美元在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中如此重要。
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勇对《财经》记者分析称,过去20年来的金融全球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全球金融体系的“美元化”,美国已经积累起对全球金融体系足够强大的影响力。因此,近些年美国利用美元“超级特权”来实现其对外政策和国际战略利益的意图已经越来越明显。
2012年在美国和欧盟的压力下,SWIFT也曾切断伊朗银行与其全球网络的连接,随后伊朗的石油收入锐减一半。部分美国政界人士认为,正是由于切断伊朗与全球金融网络的连接促使伊朗重新回到了伊核协议的谈判桌。此后,美国政府愈发倾向于在其他政策领域施展同样的手段。
一向强调政治中立的SWIFT被美国政府施压后,在事实上成为了对伊朗经济制裁的参与者。前述资深业内人士对《财经》记者分析称,虽然SWIFT在比利时注册并受到十国集团(G10)中央银行的特定监管安排,但美国政府对使用美元结算的交易有管辖权,而美元支付在SWIFT系统中份额是最大的。由此,美国事实上通过影响SWIFT的方式,控制了全球跨境支付网络。
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研究主管Jeremy Shapiro也对《财经》记者指出,美国政府对SWIFT的影响力,从根本上讲来自于美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而且目前看来,特朗普政府更愿意使用这种影响力来实现政策目标。
在刘东民看来,长期以来,美国借由其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影响力和长臂管辖权,实现了对其他国家之间经贸往来的干预。现在特朗普政府过度使用美元的“超级特权”已经引起战略竞争对手甚至是欧洲盟友的反感,所以这些国家都在试图绕开美元。
班诺克本全球外汇有限公司(Bannockburn Global Forex,LLC)首席市场策略师马克·钱德勒(Marc Chandler)亦对《财经》记者说:“我认为,美元面临最大的风险来自于通过制裁等方式,持续限制对美元的使用权而使美元武器化。这使得一些央行购买黄金,一些个人购买比特币,他们背后共同的目标是寻找美元的替代品。”
英国宏观货币集团(Macro Currency Group)全球宏观和货币基金主任马克·法林顿(Mark Farrington)则认为,管理主权货币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限制使用的问题,这不是武器化,而是治理。在这个混合战争和灰色地带政治激增的时代,人们可以将限制获取美元视为政策的一部分,这可被视为“战争时期”,但事实上它的到来还很遥远。
分析人士指出,近两年全球已经出现挣脱美元体系的迹象。虽然美元在全球跨境支付体系的主导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但是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甚至于盟友纷纷试图绕开美元进行交易,这无疑会削弱美国在全球实施单边主义政策包括经济制裁的能力。
美元地位的侵蚀
咖啡豆进出口商、空客公司和国际金融机构更喜欢使用美元,是因为其他公司和银行都在使用美元,并期望他们的交易对手也这样做,转而使用另一种货币显然需要更广泛的协调,代价不菲。但在美国盛行单边主义的时代,他们比以往更想摆脱对美元的依赖。
在伯克利大学经济学教授巴里·艾肯格林(Barry Eichengreen)看来,特朗普政府对伊朗的单边政策正在侵蚀美元的全球地位,这是欧盟国家增强欧元国际地位的绝好时机。
而且重要的是,欧洲一直想这样做。
从2015年五位欧盟机构最高“总管”提出最迟在2025年设立欧元区财政部的建议,到2017年欧盟委员会就深化经济和货币联盟发布反思报告,再到去年底欧盟委员会发布《欧元:迈向更强大的国际地位》计划,欧盟不断表达提升欧元国际地位的意图。
去年底的那份计划明确表明,欧盟希望增强欧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实力,呼吁加大政治投入,以经济外交促进欧元在国际支付中的使用和储备货币;增加欧洲机构发行欧元计价债务的份额;鼓励在国际能源交易中更广泛使用欧元等。
这份文件还特别提到,“第三国最近的域外单边行动,例如对伊朗重新实施制裁,以及对规则为基础的国际治理和贸易的挑战,都是对欧盟经济和货币主权的警示”。这一措辞被视为在指责特朗普政府日益严重的单边主义行为。
最近,法国央行行长、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成员Fran鏾is Villeroy de Galhau也公开呼吁采取更多行动,增加欧元在国际交易中的使用,“这有助于欧洲企业免受外汇风险和海外法律纠纷的影响。”
欧洲经济观察人士认为,美国以禁止使用美元为威胁阻止其他国家与伊朗开展贸易,凸显出欧盟无力维护自身与伊朗的经济联系。尽管过去欧洲央行对于提升欧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持中立立场,但在欧盟委员会支持推动欧元挑战美元地位后,未来欧洲央行也会转而采取更加积极的立场和更多行动。
与此同时,欧盟所期待的积极变化正在微妙发生。
6月中旬,欧洲央行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欧元的全球使用量已由纪录低位飙升,欧元在全球外汇储备、债券发行、存款以及已发放贷款中的比重均增加,而且其作为计价货币的作用仍大致稳定。
欧洲央行认为,出于对美国利率上升和单边政策的担忧,促使各国加强外汇储备多元化、降低美元比重。
在全球外汇储备中,欧元占比增加1.2个百分点至20.7%,仍远低于美元的61.7%,但这个数字却是美元过去二十年来的纪录低点。
“初步迹象表明,对(美国)单方面进行制裁引发的担忧,或许是促使俄罗斯等央行将外汇储备多元化的另一个因素。”欧洲央行称。同时其还指出俄罗斯一些商业银行也越发担心制裁会掣肘它们进行美元交易的能力。
在美国新一轮制裁后,俄罗斯在2018年二季度抛售了约1000亿美元的美元计价外汇储备,并配置了近900亿美元以欧元计价和人民币计价的储备资产。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底,美元资产在俄罗斯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为22.6%,较2017年同期的46.2%大幅下降,而同一时期人民币资产占比从1.0%大幅升至14.4%。
外汇储备比例的提升,意味着该种货币国际信用的提升,进而带动其在跨境支付中的使用意愿。近两年,欧元在跨境支付中的占比已由欧债危机后的低点反弹,维持在34%左右。人民币的占比则在经历一段时期的下滑后重新回到2%。
据欧洲央行和其他研究机构估算,目前欧元已经取代美元成为俄罗斯最重要的储备资产。
另外,在中美贸易战迟迟无法缓和的局势下,中国在2018年也减持了约6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持有量。
与此同时,全球多个国家的央行都在增持黄金。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显示,全球各国央行仅在2018年就购入黄金651吨,较2017年同比大增74%,达到1971年美国单方面宣布关闭“黄金窗口”以来的最高水平。
这一趋势已延续到2019年,一季度全球央行净买入90吨黄金,其购买的黄金总量达到六年来的最高水平,其中以俄罗斯和中国为首。
全球多个国家的央行都在增持黄金,这反映出各国对美元的“信任”问题。图/IC
分析人士认为,对于黄金的追捧也反映出各国对美元的“信任”问题。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主席大卫·马什(David Marsh)对《财经》记者说,各国政府最近的“黄金购买热”反映出人们担心美国在一系列问题上做过了头,其他国家希望借此来对冲或避免大量持有美元。自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元可能已达到峰值——特朗普不断抨击美联储并坚信美元价格被高估了。
用推特治国的特朗普也用推特对美联储宣战,他多次点名批评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说他加息过快且量化紧缩,甚至话里有话地威胁,看鲍威尔如何行事而决定是否炒掉他。一些经济学家担心,虽然美联储尽力想要保持独立性,但在特朗普的炮火攻击下,美联储和美元的独立性都受到威胁,动摇了美联储和美元不受政治影响的信誉。
金融咨询机构WWS Swiss Financial Consulting SA的CEO沃尔特·斯奈德(Walter Snyder)认同未来货币的可能性选择中,黄金会有一席之地。他对《财经》记者说,鉴于中国、俄罗斯及其他国家在大量购买黄金,在增加黄金的外汇储备外,他们很可能为以黄金背书的新货币做准备。
他同时指出,美国政府似乎没有意识到美元对美国的世界霸权至关重要。一旦对美元的信心被削弱,那么美国经济将很快进入一种新模式并遭受剧烈的重新洗牌。
2016年,奥巴马政府时期的财政部长雅各布·卢(Jacob Lew)曾在一次演讲中警示称,美元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不能被视为理所当然。如果这种支配地位遭到滥用,金融交易随时可能开始转移到现有体系之外——这会威胁到美国在全球金融体系的核心作用,更不用说制裁的有效性了。
当时雅各布·卢的警示曾引起美国政界的关注和讨论,但在六个月后,特朗普入主白宫。而现在,他的警示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在艾肯格林看来,上世纪初期,美元正是依靠一场突然的地缘政治变局外加建立美联储这一制度创新,花费十年左右时间取代了英镑的主导地位。在特朗普政府的单边主义时代,如果地缘政治冲击再次激发制度创新,使欧洲银行和企业更加便利地以欧元支付和结算,同时还不会受到制裁的威胁,那么通往欧元体系的转型将会很快。而且一旦开始,将不会再有回头路。
曾任美国财政部主管国际事务的助理财政部长、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非常驻高级研究员Edwin Truman亦对《财经》记者表示,如果未来特朗普政府将基于美元的国际金融体系更一步“武器化”,这最终会加速美元体系被取代的进程。